人類奇葩,都讓開鎖師傅遇上了

實不相瞞,在下最近入手了《天國拯救2》正在波西米亞出差,白天當劍圣鋤強扶弱,晚上當盜圣溜門開鎖,只可惜這個晚上的業務起步的時候不太好開展,主要痛點是客戶家里的鎖不太好開,我又缺乏一點點推搖桿的細致和耐心,導致初期的資金周轉不太順暢。
在如今這個技術條件下,無論是鎖,還是開鎖這門生意,提供的主要不是技術和安全,而是情緒價值,講究的就是一個說學逗唱,啊不,人情世故。
從開鎖師傅們用一個塑料片就能打開防盜門、三秒鐘開車鎖、一分鐘開保險柜的技術水平來看,如今上鎖這個行為似乎只能攔住小偷這類心懷不軌半路出家的行外人,在真正以此為生的專業人士手里,或許沒有哪個鎖能撐過十分鐘,如果有,那么這個鎖大概率是壞了(狗頭)。
然而作為一門生意,只有技術對于開鎖師傅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越是技術精湛業務熟練的速通型選手,越容易受到顧客的質疑——幾秒鐘就干完的活,你怎么好意思要我50塊?
沒辦法,對于人性,我們實在無法苛求太多。
比起費口舌跟去顧客解釋上門費、時間成本這些大道理,那些有經驗的開鎖師傅往往會故意隱藏一部分實力,故意裝成很辛苦的樣子一邊抱怨一邊鼓搗上幾分鐘再把門打開,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情緒價值,先把戲做足了才能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乖乖掏錢。
開鎖師傅也不是一直當演員,有時候基本功是否熟練也決定著師傅們當天的工資,比如對于鑰匙丟了準備換鎖芯這種常見情況,顧客往往會趁師傅們把門打開后換鎖的時間進屋找鑰匙,此時就是考驗手速的時候:要是顧客先找著了鑰匙,那師傅很可能就少掙了一份換鎖的錢;要是師傅先換好了鎖,哪怕后來鑰匙找著了,顧客大概率也不好意思讓師傅把鎖芯換回去。
所以如果你懷疑開鎖師傅在演你,可以在他干活的時候試試“找鑰匙”這個關鍵詞,要是他聽到這句話馬上把門打開了,或者手里的改錐換成了電鉆,就說明你把他的認真模式逼出來了。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開鎖師傅當演員也只是為了表示自己掙的是份辛苦錢,少跟客戶為了幾十塊錢來回扯皮,要是你跟開鎖師傅夠熟,或者遇上了家里沒關火、不小心把小孩鎖在屋里或者肚子疼急著開大這類緊急情況,他們還是會使出全力的,甚至有必要的話還會直接破拆。
不過拆鎖這事其實也涉及到開鎖師傅們一些上不了臺面的套路。按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開鎖是不該破壞鎖本身的結構的,但也有些手腳不太干凈的人會借開鎖的名義故意把鎖芯弄壞,套路顧客換鎖賺差價。
在結局已經注定的對決中,那些小孩哥一次次試圖反抗自己的命運,卻一次次被命運抓個正著,每一句躲在門后時叫囂的*話,都將在開門后以開鎖師傅遞給家長的一個笤帚或皮帶的形式一起結算。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小孩哥在大難臨頭時仍然面無懼色,繼續祖安輸出、言語威脅甚至跳電搖來開嘲諷,非要把場上唯一一個中立方也給得罪了,也難怪開鎖師傅們喜歡拱火。
只不過我一直想不通,開鎖師傅為什么總能迅速找到趁手的兵器給家長遞過去,難道進門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盤算好了?
除了喜劇片之外,開鎖師傅們偶爾還會同時涉及到倫理片和動作片的領域,這種視頻往往從一個提前回家卻意外打不開門的男主人或女主人開始,以“這床上TM是誰?!”“別打了別打了”或者“快跑啊”結束……
沒錯,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開鎖師傅不時會無意間撞破**現場,成為了壓垮那些破碎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開鎖師傅的影片中還涉及許多道德困境的討論,比如大嫂指著一個保險箱讓你打開,但大哥卻拼命沖你使眼色的時候,即便你出于同情不愿打開大哥的小金庫,職責和利益卻已經幫你站好了隊,所以其實一開始你就沒得選,為了自己這一趟不白跑,也只能苦一苦大哥了。
當然,雖然開鎖師傅們大多是大老爺們,但他們也在流量的規訓下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擦邊秘籍。由于保護客戶隱私視頻不能拍臉,因此他們就有了光明正大拍妹子黑絲的理由,只不過有時候這些視頻看上去可能有點用力過猛,你“正好”碰上個只能從外面開的門,再“不小心”把工具落在外面,“被迫”跟美少女鎖在一起就算了,但怎么總有妹子那么熱情讓你留下來吃飯,這劇情也太科幻了。
總不能,你們這些開鎖師傅個個都是大帥比吧……
這些開鎖視頻究竟是不是劇本或者擺拍,網友們往往是各執一詞,從接地氣的劇情走向和主要角色的“演技”來看,如果這是擺拍,那這編劇和演員的水平可能比近兩年院線上的電影還高;但要說全都是真的,各大平臺上的開鎖視頻查重率確實又挺高的,某個視頻火了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的模仿,進而變成套路大體相似的一個題材,如果有MCN在背后指導也不奇怪。
只不過對于樂子人來說,這些視頻是不是擺拍可能不那么重要,有意思就行;但對于把家長鎖在門外的小孩哥就不一樣了,自從那些視頻火了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開鎖師傅把遞兵器加入到自己的服務套餐里了。
是的,開鎖師傅從來都不關心小孩哥的屁股,他們只關心哪能找到笤帚。
開鎖視頻在各大視頻平臺的發展壯大,除了各位師傅們的自發努力之外,也是沾了職業特性的光。俗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雖然做自媒體的工種越來越多,但流量對于不同職業的喜好也不盡相同,大家看瓦匠砌磚、電工修電或者調琴師上門修琴,歸根到底也不是看上了人家的看家手藝,而是以此為窗口去接觸像你我這樣形形**又真實鮮活的普通人,了解他們身上的故事。
而開鎖師傅,正好總能遇上點看起來很帶勁的事兒。
雖然我們經常感慨人心不古,互聯網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吃瓜一直都是人類生活的剛需,它們只是從當年街頭巷尾的閑言碎語、鄰里八卦變成了網上的聊天記錄截圖、掛人小作文和短視頻,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可能比當下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更有趣。
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吃瓜吃到自己頭上。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